OME班卓琴的故事(七)

发布日期:2019-12-29
文:班卓中文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www.banjochina.com
 
你如何界定班卓琴的“风格”?
 
CO:我们所说的“风格”,主要是根据琴所应用的音乐和演奏手法来定义的。我定位三大风格:蓝草、旧时光和爵士。每一种又可以进一步分类:高音、拨片爵士风格琴,或者标准、长颈旧时光风格琴。这些不同种类的乐器我们都做,因为它们本身用途就不同。我喜欢这些不同乐器对应的演奏传统和音乐风格。

OME的音色系统是怎样的?
 
CO:OME的音色系统,我们所指的是整个琴体系统,包括共鸣后盖在内(如果有的话)。如今,我们有多种不同体系。比如,Megatone包含平顶铜铸音圈、三层枫木琴体,以及一体式锌压铸成型的共鸣环。而OME Traditonal传统系统则指的是黄铜包身、钢制音圈的开背班卓,单独的琴皮挂钩。Minstrel则指的是黄铜圈或木圈音圈的开背班卓,11英寸或12英寸直径琴体。显而易见,这三种乐器用途截然不同。

你们为什么会制造12英寸的琴体?
 
CO:我一直喜欢大声音的班卓琴,声音深度和低频充足。为此,大琴体就是必要的。我们的第一款大尺寸琴体班卓琴是Boucher的Minstrel风格,1993年设计制造的。琴不错,但是与其他型号的差距太大了。我们推出没过多久就停产了。
 
这几年,对于大琴体开背班卓琴的需求又有所增加。据我所知,从1920年代之后就不曾有这种情况了。OME做过这种与众不同的琴型,所以市场还是有的。我们推出了三种不同的12英寸琴体的琴,而它们也都可以搭载我们的“扣入式”共鸣盖。此外我们还生产大琴体的高音和拨片班卓琴。
 

对于班卓琴的音色,你都做过哪些努力?
 
CO:我的乐器制造四维度中,音色是第四维度,也是最有意思的一部分。音色往往是非常主观的,很难衡量。而音色又与乐器的调试、手感、共鸣性、传承,最重要的——乐器演奏者有关系。
 
我们对于音色的追求,围绕着演奏风格和我们所寻求的结果展开。延音、泛音、低频、高频、共鸣、平衡,等等,都很重要,环环相扣。比如,在爵士和旧时光市场中,人们追求的音色品质五花八门。针对这两种风格,我们就推出了几种不同的音色系统,希望能给乐手最满意的结果。
 
在蓝草市场,音色范围相对窄一些。我们只提供一种音色系统,就是Megatone。不过替换音圈的话,这个系统又有了不同的可能性。OME-PW20是“战前”风格;OME Melodic的延音少些,低频多些;OME-ATS则适于清脆的拱顶琴。一种乐器有三种进化可能。

同时面向三大风格市场推陈出新,OME是怎么做到的?

CO:这确实是个挑战。每种演奏风格都需要不同的乐器设计。这不是在同一个琴体上用不同琴颈就能解决的问题。音圈、琴颈、共鸣盖,这些部件的协同工作至关重要。
 
在三种传统领域开发乐器需要我们付出更多,但这也提升了我们的整体水准。当我们雕琢某一特定风格时,往往也能找到有助于其他风格的改进点。比如我们的吉他班卓琴。
 
 
1960年代早期,我开始制作6弦和12弦的吉他班卓琴。我为Gary Davis牧师和Edmund Souchon博士这两位伟大乐手都做过琴。可是我从没真正为这些琴感到开心,没投入很多。最近,我们为5弦开背班卓琴开发了12英寸琴体。我们用这款琴体配上Silverspun爵士音圈,24又3/4英寸的吉他弦长,带弧度的指板。它成了我真正喜欢的头一把吉他班卓。很出色的一把琴。
 
这些产品线还离不开两款杰出的班卓琴设计:B&D Silver Bell和Gibson Mastertone。经典的B&D Silver Bell由Fred Bacon和David Day设计,是5弦班卓琴的经典。不过,Silver Bell的5弦琴从来没大红大紫,但它的4弦爵士款却很流行。时间最后证明,这个音色系统所适用的音乐在当初还不存在呢,那就是蓝草音乐。

那你是怎么所有这些不同的型号、风格和音色系统的?
 
CO:不简单。近来,我们有18个标准型号,5种音圈,5种共鸣盖,7种琴颈风格。这还不包含定制化选项,12英寸型号,或者独一无二的Grand Artist系列。为了能生产所有这些型号,我们对工具、库房和专业知识进行了不少投资。这是个挑战,但也值得。今年,我们2001的产品目录内介绍了更多新款。我为我们制作这些乐器的工匠点赞,他们真的很在乎这些乐器,工作做得非常到位。

对于OME的琴,你是怎么营销的?
 
CO:不论是ODE还是OME,我都是从直销开始。销量大了,我就增加经销商。有人更喜欢从经销商那里买,另一些人则喜欢和厂家直接打交道。好的经销商让我们的工作更加轻松,他们可以普及乐器演奏。直销能和客户建立私人关系,这对于定制订单很有帮助。直销或者是走经销商,两种方式我都喜欢。

你做班卓琴真有激情。
 
CO:没错。这已经是我生活的重心。对于我而言,班卓琴是件神奇的乐器,给我的生活带来高能和火花。它还是特别根源的乐器。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贴近自然、大山,贴近我所认知的美好生活。

你如何看待班卓琴的未来?
 
CO:我发现一个有趣的变化就是,班卓琴较之从前,有了更多样的用途。如今,有很多不错的音乐人弹奏班卓,不止于传统的方式,更涉及其他音乐风格。在我看来,这种多样性非常健康可取,可以令这种神奇的乐器存在发扬下去。
 
 

本文原载于《Banjo Newsletter》杂志

作者:Wayne Shrubsall

编译:达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