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草班卓琴小史(上)

发布日期:2019-07-13
文:班卓中文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www.banjochina.com
 
班卓琴原本都是开背的(open back)。20世纪之初的爵士乐团,除了小号、长号、萨克斯风、圆号,还有低音鼓之外,还需要一种具备更强声音反射的节奏乐器。据说,人们由此取掉了五弦班卓琴的第五弦,在琴体背部安装了一个反射盖子,后来还增加了重量、形状和材质各异的音圈部件(Tone Ring)。由此,拨片班卓琴(Plectrum Banjo)就变成了流行爵士乐团的标配乐器。
 
这种改良后的乐器也仍以五弦班卓琴的形态流传,并且融入到阿巴拉契亚山脉音乐中。班卓琴手们对改良后的乐器表现非常满意,在喧嚣的谷仓舞活动中,这种班卓琴更能从小提琴、舞蹈步伐,乃至人们的欢声笑语中突围而出。

更猛的班卓琴
 
早期的一款“大功率”班卓琴始创于1930年代(Deering的Golden系列就是对这一传统的复刻),其设计形态后来因为Earl Scruggs的崛起而更为大众所接受。
 
不过,Earl Scruggs多年间演奏的是则是Vega品牌的班卓琴,他1940年代的很多经典录音都是用Vega的Earl Scruggs定制型号录制的。后来,他发现1930年代的沉重铸铜音圈更能带来坚实的声音,比他Vega班卓琴上的轻型Tubaphone音圈能提供更出色的声音反射。
 
Earl Scruggs和他的Vega班卓琴
 
成功绝非偶然
 
以历史的眼光看,重型铜制音圈创造出的“坚实”声音是班卓琴界的新曙光。Vega Tubaphone始于1910年代,音色丰满温暖,在7品以上演奏时声音更显“轻柔”。今天的乐手可以使用话筒或拾音器,但从前是没有话筒这种东西的,所以强有力的原声音色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更具重量的音圈带给了班卓琴从大乐团中“突出重围”的能力,但绝佳音色仍然必不可少。所以,2-3磅的重量级音圈,能够创造出坚实而具冲击力的声音,在演奏者的手中既能响亮,又不失力度。
 
由此可以这么说,蓝草班卓琴始于爵士班卓,但发展于山地音乐风格。
 
更多的蓝草音乐演奏者听到了重型音圈坚实有力的声音,这也是蓝草音乐声音特色的一大决定性因素。大多数历史学者认为,靠拇指和食指、中指弹拨演奏的五弦班卓琴正定义了蓝草音乐的特点。
 
吉他、曼陀铃、小提琴、丽声吉他,都源于其他音乐风格。虽然也都是蓝草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并未像指拨五弦班卓琴那样对蓝草风格具有决定性影响。

传统的发扬光大
 
诚然,Earl Scruggs、Don Reno、Ralph Stanley和Eddie Adcock这些传统革新者定义了蓝草班卓琴,而1960-1970年代的年轻演奏者,则拓展了人们对五弦班卓琴演奏的认知。诸如Bobby Thompson、Bill Keith、Larry McNeely和Tony Trischka等人,将注重单音音符的班卓琴演奏风格——“旋律风格”(Melodic Style),带入了人们的视野。
 
对于新晋的班卓琴手来说,“理想的”班卓琴演奏并不须要早期传统乐手所追求的绝对精准的声音或是演奏特点。
 
早期的五弦蓝草班卓琴由拨片班卓琴改造而成,所以琴颈琴枕的宽度为1又3/16英寸。现代班卓琴手发现,1又1/4英寸的弦枕提供了更多一点点的手指空间。窄的琴颈指板适于拨片班卓琴的和弦以及和弦旋律演奏,而稍宽的琴颈则被大多数现代班卓琴手,乃至不少传统风格班卓琴手所青睐。
 
(未完待续)
 
Gibson的Earl Scruggs签名琴
 
作者:Barry Hunn
编译:达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