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奏点亮人生(一)

——五大抓奏班卓高手的圆桌对谈

文:班卓中文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www.banjochina.com
《Clawhammer Illuminations》是Mike Iverson采编整理的一本问答录。通过对五位抓奏班卓艺术家的采访,诸如乐曲选择、班卓配置、个人风格、演奏技巧等诸多方面的常见问题得到了一次性解答。
 

各位能否描述一下,你们的个人演奏风格与其它抓奏班卓乐手的区别之处?有没有哪些录音作品最能说明这一点?
 
Michael Miles:作为音乐人,我觉得我们是自己所听音乐的总和。你听得越多,你就变得越丰富。我的班卓个人风格很大一部分根植于Doc Watson和JS Bach。从Doc Watson那里我学会了传统音乐的表达,从Bach那里我理解了音乐的庄重和诉求。站在他们的肩上,我的班卓演奏才得以确立。
 
不仅仅是他们。我是芝加哥人,但对新奥尔良放克音乐,Stevie Wonder、Little Feat、Allman Brothers、The Beatles、Cole Porter、Johnny Mercer、Fats Waller,以及“伟大的美国歌曲集”(Great American Songbook)作品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所有这些音乐深入我的骨髓。我父亲弹钢琴,唱老歌,那就是我家的声音。布鲁斯、爵士乐节奏与和声的方方面面构成了我作为音乐演奏者思维的核心。
 
我第一次挣到钱的演出是在1967年。经过一段时间,我认识到,而且是反复体会到,音乐追求的就是快乐、挑战和坚持不懈。
 
这些特点在我最近的两张CD《New Century Suite》和《Col·lage》都有所展现。
 
   
 
 
Ken Perlman:我一直在努力让班卓听上去像是一门真正的乐器,用它去捕捉一首乐曲自身的情感和表达,而不让它轻易浮于班卓表面。
 
我录音作品中最好的例子就是《Northern Banjo》。
 
 
 
Mark Johnson:我在抓奏中用的很多技术和别人都一样,并无新鲜之处。不过,对不同流派音乐风格和不同乐器的丰富认识,让我将这些技术以不同方式呈现出来。
 
我的演奏没有固定模式,我尽最大努力将蓝草班卓结合到我的抓奏风格当中。
 
有人认为,如果你用标准的Old-Time右手手法(“音符-扫弦-拇指”)演奏一首蓝草曲子,那你就会用抓奏去“配合”蓝草的演奏。你确实是在“配合”,但在乐队合奏中听起来真的就好吗?蓝草就像是爵士乐,每件乐器都要学会怎样去和其它各种乐器配合。也就是说,每种乐器对于你的抓奏配合都有着不同的要求。
 
伴奏、领奏、润色、收尾、加花、时值,时值,还是时值!最重要的还有,你要知道何时如何运用这些知识。仅仅是右手“音符-扫弦-拇指”的动作模式,在一个完整编制的乐队里就显得散漫而脱离整体,在二重奏时更凸显如此。
我所有的录音作品都能反映我所说的。不过我和Tony Rice和他兄弟合作的项目是我第一次将这些理念付诸实践。那虽然是我的初始录音作品,但声音却原生且新颖。
 
与Emory Lester合作的Acoustic Rising项目让我们获得了2007年乡村大舞台IBMA(国际蓝草音乐奖)的年度器乐专辑奖项提名,那次合作确实相当成功。
 
 

John Balch:我演奏的大多是自己原创。其中很多作品是我在工作旅行途中创作的。出门在外时,我总是背着一把班卓来填补时间。那些年里,我和其它抓奏乐手很少有直接接触。我对传统曲目了解有限,不过我对Old-Time音乐的声音和感觉热情高涨。经典老歌学的虽不算多,我也开始谱写自己的旋律,在班卓上发掘适合自己的窍门和技巧。后来,我开始录制自己的音乐,没过多久,就已经录了一百多首曲子。
 
我的一些原创曲收录在《Carry On John》和《~HOT~ Biscuit Jam》这两张CD当中。我的Banjo Hangout个人主页上也发布了更多音乐。为了第三张专辑我已经筹备了几年,希望近期能够完成推出。
 
   
 

Mike Iverson:班卓之于我,更多是作为我人声演唱的伴奏。这令我异于大多数抓奏班卓演奏者,从不同的视角看待这件乐器。尽管我热爱Old-Time音乐,但它只占我的一小部分。随着其它音乐风格的融入,我的演奏风格也在进化。
 
我正式发行过一张唱片《Blue Sage:Live At The Junction Theater》,它可以很好地展示我的班卓个人风格。你也可以在我个人网站的曲谱板块听到更多录音。